金农网>商情
入网

种鳄鱼饲养技术YY鳄鱼池的环境要求

2018/06/15 09:00:10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种鳄鱼饲养技术YY鳄鱼池的环境要求  一)鳄鱼的饲养方式  种鳄鱼的饲养方式有群养和分养两种。
1.群养  以雌雄种鳄按比例组群饲养,一般为10条雄配20条雌或20条雄配30条雌,养于大池塘或大的水泥池。这种饲养方法的优点是占地较少;缺点是鳄鱼之间常为争食、争栖息地、争配偶、争夺产卵地点等而发生争斗,容易造成伤亡。这样总的饲养结果是,交配率及受精率较低。
2.分养  以1 雄1 雌或1 雄2 雌饲养于一池中。优点是受精率高,容易跟踪观察和管理及收集资料;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投资大,饲养成本高。这种饲养方式必须在成鳄阶段就进行配养工作,使它们之间相互适应,并且要准备充分的空间,防止因打斗咬伤而造成损失。
(二)种鳄选择  雌种鳄不低于7岁龄,长度不少于2米;雄种鳄不低于8岁龄,长度不少于2.5米;体质健壮。
(三)养殖鳄鱼饲料及添加剂  饲料供应原则应是,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又要防止因为肥胖而影响生殖能力,理想的供应量是每周2~3千克/只为宜,一般来说,每只种鳄的喂料量相当于其自身的重量。为保持正常的繁殖功能,在营养供给方面除要考虑必要的能量和蛋白质外,还要供应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特别是和繁殖有关的维生素E,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营养素。同时要注意饲料要新鲜及变质的饲料,否则易引起繁殖功能的下降,甚至中毒。




以上信息由高中奎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方式

人:
(男)
联系电话:
18954076777
手机号码:
18954076777
在线咨询:
邮政编码:
272405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山东嘉祥金沙滩鳄鱼养殖场

金农网农业百科


   一、本尼登虫病: 病原:本尼登虫Benedeniaseriolae。属扁形动物 门、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分室虫目、分室科、本尼登虫属。虫体呈椭园 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6.6mm,最长者可达11.6mm, 宽度一般3.1~3.9mm。身体前端有一对前吸盘;后端有1个园盘状后 吸盘,具窄边缘膜,有7对边缘小钩和3对形态各异的中央大钩:肠具分枝, 后端不汇合。虫体用后吸盘固定位置在宿主体表上作伸缩运动,有时前后吸 盘同时附在幼苗皮肤上,身体不断左右摆动,有时前后吸盘交替固着作尺蠖 样移动。 

 症状和病理变化:本尼登虫寄生在鱼苗的背、腹部皮肤和鳍条上。虫体不但吸食宿主的上皮细胞、粘液和血液,其后吸盘大钩还会钩、撕宿主的表 皮和肌肉,造成组织损伤。鱼体受刺激后,粘液增多,急躁不安,常往网壁 碰撞摩擦。严重时,身上鳞片脱落、尾柄肌肉充血发红、溃疡,甚至烂尾。 病苗漂浮水面、游动无力、不久下沉死亡。水面出现少量死亡时,箱底往往 沉积大量死苗。 

 流行情况:鱼苗一下渔排即可被感染。水流缓慢,水质较肥的海区发病 率高。病原体对宿主无专有性,美国红鱼和黑 的秋苗也受其侵害。多为单 纯感染。秋苗体小皮嫩,抵抗力弱,对本尼登虫极为敏感。1尾幼苗只要被 1个虫体侵袭,就足以致其非命。寄生多时,1尾全长5cm的幼苗身上竟有7个以上虫体。治疗不及时,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量死亡。9~11月为主要的流行季节。 

   诊断:需用显微镜检查诊断。   预防措施:鱼苗下排即可挂兰、白片进行驱虫、消毒兰片为杀虫1号, 白片为农康宝1号。3m×3m×3m的网箱,选一对角挂,每个网鱼挂兰 片1个+白片1个。兰、白片同装一网袋,挂水下30cm处。挂4~5天, 停4~5天。坚持间断性挂片预防效果好。治疗方法:同预防方法,但兰片 用药量需加倍才有效。如有溃疡、烂尾,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溃疡灵5g+ 大黄鱼多维10g,拌匀投喂,连续3天,效果更佳。 

  二、锚首虫病: 病原:锚首虫Ancyrocephalus。属扁形动物门、单殖吸 虫纲、多钩亚纲、指环虫目、锚首虫科、副似锚首虫属。虫体呈扁平长片状, 长度不到2mm;前端有3对头器,4个呈方形排列的黑色眼点;口在眼点 附近;二分支肠具盲端,末端不相连;1个园形后吸盘与前体部分区分明显, 中央3对大钩,不具联结片,边缘7对小钩;虫体用后吸盘固着身体在宿主 体表作蚂蝗状伸缩或尺蠖样爬动。   症状和病理变化:锚首虫多寄生在鱼苗的背、腹部皮肤上,鳃和鳍条上 很少见。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本尼登虫病。 

 流行情况:常与本尼登虫、刺激隐核虫共同侵袭同一宿主。多为混合感 染。流行情况同本尼登虫病。  

诊断与防治:同本尼登虫病。 

  三、刺激隐核虫病:   病原: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又称 海水小瓜虫。属纤毛门、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 虫体为卵圆形或球形;成熟个体直径达0.4~0.5mm;全身体表披均 匀一致纤毛;胞核为念珠状,一般为4个,少数个体5~8个。纤毛幼虫前 端尖细,当其冲破包囊在水中游泳时,遇到鱼体就附着上去,钻入皮下组织 形成白色膜囊:虫体在膜囊内不断缓慢旋转,有时又似未装满水的橡皮水袋 向四周作不定向蠕动。 

 症状和病理变化:刺激隐核虫多寄生于鱼苗的鳍条和鳃上。虫体以宿主 组织为食,逐渐生长发育。由于虫体不断转动,从而刺激宿主组织形成白色 膜囊。发病初期,肉眼可见病苗身上有白点。严重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 游动迟缓,终因鳃组织严重破坏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常与本尼登虫、锚首虫共同侵袭同一宿主。多为混合感染。 流行情况同本尼登虫病。   诊断与防治:同本尼登虫病。  

信息说明

类型:
供应信息
编码:
0010882453.shtml
标题:
种鳄鱼饲养技术YY鳄鱼池的环境要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