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展现代设施渔业,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助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1月25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举办了设施渔业暨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现场推进会。市农业农村局分管渔业领导、相关科室人员,钦南区农业农村局、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社会事务局有关负责同志及
水产养殖企业(户)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先后参观了1个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基地和3个设施渔业基地。在钦南区尖山街道横丰村“三池两坝”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基地,市
水产技术推广站覃波忠副站长详细讲解了“三池两坝一湿地”处理模式,该模式对养殖场进行统一的科学区域布局,将传统排水渠升级为生态沟渠,采用“三池两坝一湿地”连片处理养殖尾水,大大降低尾水中氮磷物质的含量,切实改进养殖环境。在钦州市钦南区共创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对虾养殖基地内,尖山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刘大荣技术员详细介绍基地建设情况,3月底建设完成对虾养殖大棚360个,配套建设“三池两坝”处理池。参观钦州市钦南区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陆基圆形池生态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钦州晟农
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钦南区犀牛脚中三墩村大棚对虾养殖基地时,基地相关负责人现场对养殖模式、单棚(池)产量、市场价格、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等情况进行讲解。
现场观摩后,还进行了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符兰芳对现代设施渔业和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促进钦州渔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指出,发展设施渔业时,要注重养殖尾水设施的建设,严禁养殖尾水直排,确保
水产养殖绿色生态、高产、高效。
目前,我市设施渔业呈多模式发展。主要养殖模式有:大蚝筏式(延绳)吊养、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对虾工厂化养殖、对虾大棚养殖、陆基圆形池养殖和工程化循环水(跑道式)养殖。设施渔业产品产量达28.1万吨,占全市
水产养殖产量的50%以上。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力度,做好现代设施渔业发展规划,形成倒逼机制,指导养殖主体有序科学发展设施型、环保型、生态型渔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抓好渔业招商引资工作,吸收社会资本发展设施渔业,助力钦州渔业发展,为钦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