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7月份以后进入伏天,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溶解氧饱和度低,养殖水体常缺氧,应注意预防缺氧引起的浮头、泛塘等。此期间因养殖鱼类生长快速,吃食旺盛、投喂量大,还应注意预防因细菌、寄生虫等引发的相关疾病。夏季雨水充沛,连续阴雨天后,藻类容易出现大量死亡,引起水质突变,可造成有害藻类爆发或鱼应激等相关疾病。同时,由于该月份往往渔药使用量较大,如用药不当,会导致鱼体器官组织受损,严重可造成大量死亡。7月份的养殖与防护至关重要,养殖者应增加巡塘频次,细心观察环境、以及养殖品种变化,做好记录,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现将常见养殖品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一、病情预测
(一)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赤皮病、车轮虫、小瓜虫、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鱼虱等。
(二)鲤:易发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鱼虱等。
(三)鲫: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鱼虱等。
(四)鲢、鳙:易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中华鳋等。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池塘应做好工具消毒,及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定期用消毒剂(如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等国标渔药)对池塘水体消毒,保持优良水质环境。监测水体理化指标,对于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水体,及时调控。
2.科学投喂,不投喂过期、变质饲料。按照“四定”原则投喂;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等可提高水生动物抗病力;控制饲料投喂量,不过量投喂。
3.预防养殖品种因缺氧导致的浮头、泛塘等。高温、闷热、或阴雨天气水体缺氧,应加强巡塘,积极做好天气变化的应对策略,发现缺氧及时开增氧机,更换新水等。
(二)治疗方法
1.病毒病
目前没有用于治疗病毒的有效的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在病毒易发季节注意改善水体环境,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或注射疫苗提高鱼体免疫力等,能有效降低病毒病发生机率。
2.细菌性疾病
发病养殖池应使用聚维酮碘、苯扎溴铵、三氯异氰尿酸等消毒剂全池泼洒,对水体进行全面消毒,使渔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三黄散等药物,或维生素等添加剂,拌饵投喂。
3.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首先应从病原处着手治疗,先杀虫再杀菌。使用有针对性的国标杀虫渔药全池泼洒。间隔1-2天后,使用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消毒,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避免渔病爆发时造成大量损失。
7月份的防治除按照常规方法操作,还应注意渔药的规范使用,科学合理使用渔药,是防治疾病的前提。渔药的使用,避免盲目用药、滥用药,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对于疾病的诊治可咨询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远程诊断”的专家,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渔药,避免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