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商情RSS源·RSS源·手机版·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买卖招商

  • 买卖招商
  •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通告>正文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抓好春季水产养殖生产的通知

2023-03-17 11:05:07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作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渔业春投春管的重要时期,抓紧抓实池塘改造维护、水产苗种投放、养殖生产管理等工作,对巩固全省水产品生产量足价稳的良好形势,确保全年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养殖渔民持续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关重要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扎实抓好春季水产养殖生产的通知》(农办渔〔2023〕4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农办〔2023〕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抓好春季水产养殖生产,坚决稳住渔业发展“基本盘”,奠定全年水产品稳产保供基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紧开展养殖生产设施装备整修
  各地要在新一轮养殖生产前,组织养殖生产者抓住当前有利天气,对池塘、工厂车间、圈养桶、集装箱、鱼菜共生、网箱等养殖设施装备进行维护整修。要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督促整改落实安全隐患,引导养殖生产者“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有关市、县(市、区)要组织实施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23年各市池塘改造指导任务见附件1),拓展养殖空间,推进尾水治理,提升养殖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市农业农村局要提前储备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建设等财政补助项目,做到见效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压茬推进。
  二、全力做好养殖渔民生产技术服务
  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易发低温冰冻灾害、干旱等气候灾害。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发布灾害气象预警,指导养殖生产者做好防范工作,并组织水产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方面专家,深入水产养殖区(场、户)开展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控(特别是亲本培育、苗种繁育)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切实加强对养殖渔民的生产技术服务。冬春旱情严重的地方,要科学制定蓄水、调水、用水计划,积极协调解决水产养殖用水与其他农业生产用水矛盾。为指导各地开展好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我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安徽省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附件2),请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相关技术措施,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提供给水产养殖生产者。
  三、大力推广水产优良品种和先进模式
  加快水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是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培育,合理规划苗种生产计划,指导开展余缺调剂和供需对接,确保养殖生产苗种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要组织技术推广、科研院校、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和相关企业、协会等方面力量,总结凝练本地区典型案例,结合2023年全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示范推广一批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品质质量优的水产品种和一批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要求的技术模式,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方式、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为进一步发掘和总结各地水产养殖业的先进模式,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请各市择优报送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典型案例不少于2个,要求内容详实、数据可靠、重点突出、表述流畅。
  四、持续做好病害防控和投入品使用监管
  春季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控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风险预警和防控,确保春季水产养殖生产形势良好。要紧盯苗种生产、出售、运输和投放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从源头上防控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传播。要切实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做好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的宣传落实,提高科学规范用药技术水平,加强执法监管,督导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认真落实2023年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全面落实监督抽检和疫病监测任务。我厅将适时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市、县(市、区),开展春季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专项监督抽查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情况督导检查。
  为掌握各地春季渔业生产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确保渔业发展年度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厅拟于近期开展春季渔业生产专题调研,请各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围绕水产苗种生产和投放、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池塘标准化改造、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包括圈养桶、流水槽、集装箱、工厂化、鱼菜共生等数量、面积、养殖品种、产量、产值情况)、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水产品市场价格、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涉水产养殖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地方出台的惠渔政策措施、当前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方面,形成春季渔业生产形势分析调研材料,连同典型案例一并于2023年3月31日前报送我厅渔业局。
  春季水产养殖生产如遇需我厅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请及时向我厅渔业局、省水产总站反馈。
  厅渔业局联系人:赵蕾;电话:0551-62653775;邮箱:747291228@qq.com。
  省水产总站局联系人:奚业文;电话:0551-62930615。

  附件:安徽省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doc


  安徽省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一、种苗生产
  (一)亲本营养强化技术要点
  1.鱼类亲本培育: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营养需求,投喂相应的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特别要预防亲本饲料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注意水温、水质和水位的调控。
  2.虾蟹亲本培育:虾蟹需要进一步加强优质亲本的选择和营养强化;保障亲本培育水体温度;要做好养殖用水过滤、消毒等工作;加强水质检测,及时采取水质调控措施。
  (二)苗种繁殖技术要点
  1.鱼苗繁殖:制定淡水鱼亲本“水温+流水+营养”综合促熟措施。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开展鱼苗繁育。鱼苗孵化用水要经过70-80网目的尼龙筛绢过滤或消毒处理,避免引入疫病病原或有害生物。
  2.虾蟹苗繁殖:做好生物饵料的保种和培育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三级紫外消毒、四级蓄水等苗种繁殖与培育的水质保障措施,保证使用净化水。检测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硫化物等指标,及时调控水质。
  (三)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苗种培育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添加“白名单”内的微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促进苗种健康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二、养殖生产
  (一)稻田小龙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1.苗种培育:加强早春管理,为弥补2022年9月份以来连续干旱导致小龙虾出苗晚的不利影响,尽量提前10-15天投放或出售小龙虾苗种,建议投喂蛋白质含量30%以上的优质饲料,并以发酵饲料为主,提高小龙虾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投喂管理:水温在10℃以下,小龙虾活动力弱,摄食强度低,水中的天然饵料基本可满足小龙虾需求,一般不建议投喂饲料。水温10℃以上的晴好天气,每2天投喂一次颗粒饲料、发酵饲料等,随着水温逐步升高,早、晚各投喂1次,晴天多投喂,阴雨天少投喂,投喂量掌握在2小时吃完无残饵为宜。
  3.水质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走势,严防冷空气来袭,应适度抬高稻田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初春时节水质清瘦,池水中生物饵料不足,应提早施肥,以培育轮虫、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既能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地抑制丝状藻类的发生,预防青苔的爆发。对青苔旺发的田块,建议使用腐植酸钠或草木灰遮光、降低青苔光合作用,待水温达到12℃以上时,采用生物肥肥水,再缓慢加深水位,控制青苔生长,如青苔过多,应人工捞除。进水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田块。
  4.水草养护管理:补栽和养护好水草是小龙虾苗种培育的重要环节。水草是小龙虾喜食的植物性饵料,也有利于螺蛳、昆虫等动物性饵料的繁衍,节约饲料成本,减少病害发生;还可为小龙虾栖息、蜕壳提供隐蔽场所,并通过光合作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为小龙虾创造优良生长环境。没有移栽水草或水草移栽后长势不好的田块,及时补栽伊乐藻等水草,3月中旬水草覆盖率要达到20%-30%;水草栽种后,根据水草生长情况,适量追施草肥,促进水草生长。
  5.及时捕捞:经过一个冬季的枯水期,稻田的水位相对较低,随着稻田水温升高,特别是惊蛰以后,大量亲虾或抱卵虾或成虾纷纷出洞,此时稻田养殖水体空间小,应及时按照“第2点抓好投喂管理”,并起用大网眼渔具捕捞繁殖后的亲虾或成虾上市销售,预防小龙虾相互残食、因病因残损失,提高稻田小龙虾养殖产量和效益。
  6.安排好生产计划:稻田小龙虾苗种密度宜控制在5000尾/亩左右,每天测量稻田水温,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颗粒饲料应足量投喂,同时加强水质调控,争取在5月上旬之前捕捞销售2/3数量的商品虾,锁定部分利润,剩余低密度小龙虾在稻田养殖大规格商品虾。同时,做好饲料采购计划和人员安排,检查、修复、添置地笼等捕捞工具,确保养殖、捕捞、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二)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1.蟹种投放:3月上旬前完成蟹种投放,建议每亩投放密度为800-1200只。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不可使用检测到阳性的苗种。
  2.水草栽种:2-3月环形沟少量栽种伊乐藻,间距10米。4月在田面移栽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菹草等。水草覆盖率50%-60%。移栽的水草区域应使用围网隔开,防止水草随风飘走或被蟹种破坏。
  3.饲养管理:水温达到10℃左右,开始投喂饲料,以蛋白含量40%左右的河蟹专用饲料为主,确保第一脱壳顺利;春季根据水温情况控制投喂量在1-3%。
  4.水质调节:水瘦要适当肥水,控制青苔发生。少量多次施用生物肥料培育水质,每7天左右选择晴天中午使用生物肥料1次,用量5千克/亩,隔天使用合格的生物制剂1次。
  (三)青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1.池塘准备:放苗前15天,加水15-20厘米,生石灰100-150 千克/亩全池泼洒清塘;清塘后进水至70-80 厘米;放苗前7天,施生物肥15千克/亩进行培水。
  2.水草栽培:水草种植以伊乐藻为主,可适当搭配少量漂浮植物,水草覆盖率控制在30%左右。
  3.苗种放养:2月上旬-3月上旬,每亩投放规格为600-1000尾/公斤的虾苗15-25公斤。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不可使用检测到阳性的苗种。
  4.水质调节:水位保持在70-80厘米,每7天左右施生物肥1次,每次5千克/亩,隔天使用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1次,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5.饲料投喂:水温达到 8℃以上时,选择晴朗天气投喂饲料,开始每天投喂1次,气温升高后增至上下午各1次。
  6.病害防治: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活性碘等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消毒杀菌。发现纤毛虫病应及时使用对症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杀灭。
  (四)淡水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1.苗种放养: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放干塘水,清除底部淤泥至厚度15-20 厘米。清整鱼塘后,池底留4-6 厘米水深,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清塘消毒。经5-6天曝晒后回水1米左右,注水时经60网目筛绢网袋过滤除杂。进水后,再次用含氯石灰(水产用)进行一次消毒。池塘消毒3天后,可进行肥水操作,培养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使池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约30厘米。根据不同鱼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苗种要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符合养殖要求;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
  2.加强水质管理:春季水温处于相对较低阶段,为使水温尽快上升,初始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苗种放养时水位在80-100厘米,然后逐步加注新水,每次加水约10厘米,直至1.5-2.5米,最好选择有阳光时加水。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缺氧,适当施用生物肥料,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理状态,每隔20天左右定期调节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3.科学合理投喂:水温上升至10℃后,可选择优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适量投喂,日投喂率1%-1.5%,并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可适当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饲料。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要注意对饵料鱼的消毒。
  4.做好鱼病防控:2-3月份存塘鱼易发生水霉病、竖鳞病、溃疡病,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病害防控工作。保持水质清新,每15天用二氧化氯、硫醚沙星预防1次,先用二氧化氯,隔日用硫醚沙星,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发现疾病及时对症治疗。
  5.规范捕、放操作:大宗鱼类捕捞销售、转塘放养过程,清塘、拉网、放苗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尽量避免或减轻鱼体损伤,降低水霉感染风险。苗种放养前,用2%-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拉网或放苗后,及时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剂或戊二醛等水体消毒剂全池泼洒,隔天配合硫醚沙星或水杨酸或五倍子等水霉抑制剂使用。
  6.坚持日常巡塘:存塘鱼密度大,水温回升后易发生缺氧、病害等,应加强巡塘,坚持早晚各一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判断、早解决,并适时起捕销售。
  三、水生动物疾病防控
  (一)基本预防措施及要求
  1.育苗期间:做好鱼类受精卵、养殖器材、养殖水体等相关消毒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2.放养期间:水生动物放养前15天,加水15-20厘米,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水生动物放养后,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等常规消毒剂消毒一次。
  3.养殖期间:一是增加溶氧,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二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鱼,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并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出塘等降低池塘养殖密度。
  4.规范用药。一是合理使用外用药物。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二是严禁抗生素滥用。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三是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养殖规范用药,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中规定水产养殖药物。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原料药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二)主要病害预防措施
  1.烂身烂鳃和白皮(“越冬综合征”)
  病症与诊断:病鱼头、鳃盖和体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溃烂,蛀鳍、烂鳃、肠肝及内脏病变(前期出血、后期贫血)等。常常继发水霉、细菌和病毒感染。
  流行情况:上年11月-次年5月,多种淡水养殖鱼均可能会出现本症。水温升高死亡加剧。
  防治方法:该病害的发生与养殖水环境和鱼代谢功能有密切关系。加强水质(氨氮在0.5mg/L以下,亚硝酸氮在0.05mg/L以下)和池塘溶氧(底部溶解氧维持在7mg/L以上)管理非常关键。病情发生后需谨慎用药,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应规范使用渔用兽药,减少拉网、加水等“动水”操作。对皮肤和鳃刺激性大的药物避免使用。内服和外用以抗应激、修复肠肝和维持免疫力为主。如内脏病变严重,在严格执行休药期、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卖鱼止损。
  2.水霉病
  病症与诊断:肉眼可见灰白色棉花絮状菌丝体附着于鱼体脱鳞或伤口处。严重时鱼体游泳失常,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死亡。
  流行情况:春季3-4月,水温10-20℃时发病。
  防治方法:①拉网操作时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②发病后,用2.5千克五倍子加10千克水煎汁泼洒,使池水浓度达2-3克/立方米。③用国标鱼药硫醚沙星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0.3-0.5克/立方米,无鳞鱼禁用。
  3.青苔(水绵)
  流行情况:青苔多发生在春季及初夏,水温10-23℃。青苔芽孢在水体清澈浅水处萌发,温度适宜,几个晴日内就会大量生长。
  预防措施:①加大施肥力度,降低池水透明度。可用发酵后的粪肥或商品氨基酸类肥料肥水。②采取人工捞除,最为安全、环保。③使用腐植酸钠进行遮光处理,抑制青苔进行光合作用,降低其繁殖和生长速度。④必要时局部泼洒硫酸铜。青苔量不大,可以每亩用硫酸铜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青苔量大,可以每亩用硫酸铜500克兑水局部泼洒,定点杀灭。应掌握好剂量,勿伤螺类和其他软体动物。⑤慎用化学杀青苔药物。
  4.小瓜虫病
  病症与诊断: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皮肤、鳍条和鳃组织引起。病鱼体表粘液增多、皮肤、鳍条或鳃瓣布满肉眼可见的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膜状物。病鱼迟钝,初期有时集群绕池,并不断和其它物体摩擦,严重时成批死亡。对山泉流水养殖鱼类和无鳞鱼类影响较大。
  流行情况:鱼苗到成鱼都可发病,水温16-22℃流行。22℃以上很少发生。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和幼虫。②保持池水合理肥度,透明度小于40厘米。③每亩用大黄250克,野菊花250克混合煎汁,全池泼洒。④硫酸铜+硫酸亚铁泼洒(5:2),使池水浓度达0.7克/立方米,6小时后大量换水。
  5.竖鳞病
  病症与诊断:又称松鳞病。病原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病鱼鳞片竖起,鳞囊积液水肿,体侧充血,腹部膨大,岸边缓游,严重时出现溃疡。观赏鱼易发、多发。
  流行情况:春季水温16-22℃较为流行,22℃以上很少发生,该病死亡率很高,一般为50-100%。
  防治疗法:①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细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②捞出病鱼用3%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③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3-0.5克/立方米水体。④必要时用国标鱼药氟苯尼考拌饵投喂治疗,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3-5天为一疗程。
  6.赤皮病
  病症与诊断:其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病鱼体表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最为明显,严重时鳍条基部充血发炎。
  流行情况:全年发病,春末夏初为常见,常与肠炎、烂鳃水霉等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②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3-0.5克/立方米水体。③用国标鱼药氟苯尼考拌饵投喂治疗,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3-5天为一疗程。
  7.白斑综合征
  病症与诊断:淡水虾蟹白斑综合征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虾蟹附肢无力,空肠空胃、肠道发蓝,肝胰腺颜色浅淡。
  流行情况:水温26℃以上,水质不良,缺氧容易诱发。经常与条件致病菌感染混合感染。
  防治方法:选择不携带重要病原的虾苗、扣蟹用于养殖。通过投喂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等提高虾蟹抗应激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预防暴发疾病。
  8.河蟹“牛奶”病
  病症与诊断:“牛奶蟹”的活力弱、摄食率下降、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迟钝;步足呈现散开状态,螯足也不再紧贴身体的前侧,有少数染病蟹在甲壳上出现花斑,步足的关节膜处呈现白(浊)色;如切断步足,有类似牛奶状的乳白色液体流出,但是会更稀一些。打开蟹盖,围心腔内蓄有大量白色乳液。鳃呈浅棕色或乳白色,部分变成黑色,鳃丝排列混乱,无正常鳃结构。肌肉纤维横纹基本消失、整体结构不再紧密、部分肌肉组织已经开始溶解液化。河蟹“牛奶”病病原属于真菌性疾病,由二尖梅奇酵母菌感染引起,同时伴随其他细菌感染。
  流行情况:可以感染所有规格的河蟹。水温低于20℃时发病率高,高于20℃发病率降低,呈慢性死亡。我省河蟹养殖中零星发病。
  防治方法:提前对养殖塘口水体消毒1次,蟹苗进塘前药浴1次。购买扣蟹时,做好重要病原检疫工作。坚持做好日常检查,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疑似病蟹,要尽量将患病河蟹全部捞出来,并且在离养殖塘较远的地方挖坑加生石灰深埋。零星发病池塘,用50%的过硫酸氢钾粉剂或者二氧化氯粉剂连续消毒3次,防止条件致病菌交叉感染,消毒结束后第3天使用益生菌进行水体微生态调控,使用丁酸梭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拌料投喂。
  9.鳖溃疡病
  病症与诊断:又称腐皮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春季发病率高,病程长,危害较大,有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体表糜烂或溃烂,颈部皮肤溃烂剥离,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斑块状溃烂,皮层大片脱落,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病情严重时反应迟钝,活力微弱,不摄食,短期内即死亡。
  流行情况:春季甲鱼冬眠苏醒后,水温20-25℃流行,对一龄、二龄鳖种影响较大。
  防治方法:①调控好水环境,用碘制剂定期消毒养殖水体。②春季早开食,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等或内服“复合多维”。
  四、水产品和投入品运输
  (一)苗种运输
  做好苗种运输计划。苗种生产企业尽量与物流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运输线路,保障苗种顺利运输至养殖企业。加强与各地渔业部门、行业协会对接,协同做好苗种保障和运输安全工作。苗种运输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必须严格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二是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三是注意调好水温和水质。苗种在放养前,确保养殖池塘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苗种胁迫。四是保持溶氧充足,不添加麻醉剂。五是虾蟹苗种运输过程注意防止相互挤压。严格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苗种生产者、运输者要主动申报检疫,购买者要主动索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二)商品鱼运输
  加强冷链物流的引入,保障商品鱼及时运输至消费终端。一是做好器械消毒。水产品装车中使用的器具(鱼框、鱼网等)、包装材料(塑料筒袋、储运水槽等)、防水衣裤等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采用相应浓度消毒剂流动冲洗或浸泡消毒后再进行使用。二是做好运输管理。根据不同品种设定合理运输密度,在气温升高时适当降低运输密度。每隔1-2小时检查鱼体状况,确保水体氧气、温度适宜,不添加麻醉剂。在运输途中换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不超过容器装水量的1/2,最多不超过2/3。
  (三)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做好水产养殖投入品采购计划和运输安排,多预留出1-2周期限进行采购。运输前适当消毒,保障人员安全。饲料运输时,装车完毕后要马上盖好篷布,以遮挡烈日曝晒和预防天气突变,运输途中注意防水、防湿。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3月14日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水产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水产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水产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
委托询单 我要求购>
水产交易
热文TOP10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抓好春季水产养殖生产的通知